景德镇牵手北大探寻古陶瓷密码

今年7月至8月,北京大学“力行计划”实践团在景德镇开展“计算机+考古”课题调研,通过“科技考古”手段,助力探寻景德镇“古陶瓷密码”。据悉,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继续在“计算机+考古”这一学科交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深入推进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进行景德镇古陶瓷数据库研究工作。双方将基于景德镇考古出土的大量御窑瓷器考古标本,进行内容整理和数据提炼,通过对御窑工艺技术的系统研究,建立“御窑陶瓷工艺数据库”,逐步打造全国一流的陶瓷文物鉴定中心。此次北京大学实践团就数据库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对出土陶瓷标本的胎料、釉料、颜料、器型、纹样、款识、工艺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建设。据介绍,数据库建成后,可以基于数据库中采集到的海量信息,实现陶瓷文物的信息构建,包括识别、分类等。数据库在陶瓷修复领域具有多种应用,如利用分类后的纹饰特征,对陶瓷修复件的纹饰进行识别和修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辅助3D打印技术来构建陶瓷修复件,同时建立虚拟模型用于复制和展示等。古瓷器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其造型和制作工艺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走向,为后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依据。景德镇有六百余年的御窑烧制历史,近年来,御窑厂遗址发掘了各个时期的重要遗物,收集了大量古陶瓷片。文物复原常常在大量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纹饰瓷片混合出土的情况下完成,而手工修复无法避免与文物的频繁接触与摩擦,有造成二次损伤的可能。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北京大学实践团从“计算机+考古”的角度,对碎瓷片的分类与拼对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古陶瓷复原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