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无语菩萨火爆出圈

近段时间以来,景德镇的出圈是线上线下同步的,整个城市在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热度不断,也因此吸引了各路“特种兵”从四面八方涌向国际瓷都。而眼下,这座城市最火爆的打卡点当属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6楼常设展厅的一件罗汉陶瓷雕塑,因为雕塑作品衍生出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刷屏,全国各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打卡“网红”文物。7月2日上午9点30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刚刚开馆30分钟,6楼的常设展厅瓷器展区内,已经陆续涌进了许多游客,他们似乎目的明确,直奔展厅一角,当传说中的“无语菩萨”映入眼帘时,每个人都眼前一亮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快看,我找到了!‘无语菩萨’在这里!”来自河南洛阳的杨女士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无语”菩萨的表情并与之合影留念。她说,“之前在网上看到许多网友打卡‘无语’菩萨,今天来博物馆在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同时,更是为了干一件事——与菩萨合影。” 由于是周末,又正值暑期,来景德镇博物馆寻找“无语菩萨”的游客格外多,人流量在中午时分达到了顶峰,大家在几尊网红雕塑作品前排起了队,每个人都带着虔诚和激动的心情近距离欣赏这些文物作品。 “‘无语菩萨’火得很突然,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博物馆讲解员高云莹告诉记者,“这件‘无语’菩萨是期间陶瓷雕塑大师曾龙升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作十八罗汉雕塑中的一件。最近,因其生动传神的面部表情突然在网络上爆火,引得各地游客纷纷来这里打卡。” 在该展厅内,除了“无语菩萨”外,其他雕塑也是大家排队欣赏的对象,包括被做成表情包“鸡哔你”的伏虎罗汉、“掐指一算”的布袋罗汉等。记者在现场发现,虽然游客们都是抱着打卡的目的前来,但大家都对这些珍贵文物保持着爱护和敬畏之心,当发现雕塑玻璃外罩出现污渍时,很多游客都自觉地用纸巾擦拭,维护作品观赏效果。 7月4日上午,这组雕塑作者曾龙升先生的后人曾锐在得知太爷爷的作品成为网红现象后,也应邀来到中国景德镇博物馆接受记者采访。“当初太爷爷创作这组雕塑时,造型部分参考了现存于杭州圣因寺的贯休禅师十六罗汉图拓片,而‘无语菩萨’创作原型是其中的第11尊者罗侯罗尊者,他是释迦牟尼的儿子,这也是他与其他罗汉造型不同,戴着帽子的原因。”曾锐说,“我现在也在从事陶瓷雕塑,作为一名手艺人,‘无语菩萨’爆火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从侧面说明,只要以现代年轻人欣赏眼光为切入点,传统作品也可以被大家喜欢。” 这组雕塑其实自2015年开馆以来一直陈列在这里,沉睡多年的文物为什么会突然“出圈”呢?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彭国红在接受景德云媒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年轻人利用新的传播平台、新的网络语言加持下,‘无语菩萨’突然爆火,其实这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今年上半年,我馆接待游客67万人次,其中75%以上都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逛博物馆作为一种时尚。” 彭国红告诉记者,为了让“网红”变“长红”,更好地引导大家体验陶瓷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暑假期间,该馆将在周五、六夜间开放,并同步推出“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包括汉服打卡、夜谈等,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动起来。 采访手记:生生不息的窑火涵养了景德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赋予了景德镇“骨子”里的网红气质。从“无语菩萨”到“碎碎鸭”,从陶溪川到陶阳里,景德镇一跃成为“网红城市”。要把“网红”变成“长红”,就一定要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城市如何练好“内功”,提升品质,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如何用新的玩法去吸引游客?让大家来了还想来,并介绍更多朋友来,都是我们从“网红”到“长红”要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其实,在“网红”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红起来的还是千年瓷都陶瓷文化的内核,若想长红,就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深耕陶瓷文化内涵,挖掘陶瓷文化特色,讲好小写的“china”与大写的“China”故事。从烟火气到时尚感,从文化范到产业链,从大城建到微治理,方方面面都不可忽视,如此才能持续吸引潮水般的“注意力”,把“流量”变“留量”,让“一时红”最终成为“一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