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与达芙尼

洛伦佐.贝尼尼,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兼建筑师,多才多艺,能文善画,是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生于1598年,在1680年82岁生日的几天后去世。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大理石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尼》,堪称巴洛克艺术的顶峰之作。 表现奇妙的一瞬间 意大利美术巨匠米开朗琪罗对古典原则的突破,促使17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原意是指珠宝中一种大而不规则的珍珠,后来引申为奇特、怪诞或离奇。英国艺术史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巴洛克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意大利雕塑家洛伦佐.贝尼尼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尼》充分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阿波罗与达芙尼》是一座比真人还高的大理石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尼,但是达芙尼却处处躲避着他,真可谓是一位情爱似火,一位意冷如冰。但是阿波罗决心要占有她,便疯狂地追逐达芙尼。阿波罗对达芙尼疯狂的爱在这件作品中就是通过快速的奔跑来表现的。当他将要抱住达芙尼的时候,达芙尼只能向她父亲求救。父亲便使出魔法将其女儿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与达芙尼》表现的正是这最富有戏剧性的、最奇妙的一刹那:阿波罗的一只手刚触到达芙尼的身体,达芙尼的身体马上开始变成树干,手上长出了树叶,飘拂的秀发也变成摇曳的枝叶,阿波罗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尼身体时的一刹那。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达芙尼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即使是她最柔软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但达芙尼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成了优美的S形。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流露出使人怜悯的情感。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尼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尼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尼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现力。 红衣主教赋诗赞美 贝尼尼出生于那不勒斯,父亲是位雕塑家。他7岁的时候随全家迁居到罗马。在这个雕像比居民还要多的城市的熏陶中,又在他父亲的启蒙下,贝尼尼开始显露出不平凡的艺术天才。8岁时就做了一个小孩头像,使他的父亲十分吃惊。17岁以后完成的一系列肖像雕刻,在技术上已经表现得相当成熟了。有一次,他在临摹别人的作品时,可能有点走了样,父亲很不高兴,他向父亲道歉并且解释说,这是由于工作的热情使他走了样。不过,他认为决不应该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否则就永远超不过别人。 后来,贝尼尼终于偏离了他父亲的写实风格,强调,强调运动,用新的语言开拓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创作于1621—1622年的《抢劫普罗塞比娜》问世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红衣主教皮盖涅.波尔盖茨于是决定向他订购一件作品以装饰他的别墅,这件作品就是于1624年完成的《阿波罗与达芙尼》。 《阿波罗与达芙尼》一出现,便引起了全罗马的震动,一夜之间,贝尼尼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红衣主教巴尔别里尼赋诗赞美道:“迷恋的人,追逐着欢乐,这昙花一现的美色啊,他得到的只是:一个苦果,几片绿叶。”这首诗后来就雕刻在这座雕塑的台座上。 贝尼尼的雕塑艺术代表着巴洛克艺术的高峰,在17世纪中确实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