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状态及发展评估报告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被称之为继、房地产之后的第三个大产业,从“非典”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可知,中国艺术品市场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甚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特别是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泡沫化的股票市场、房地产整合之际,大量资金流入到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市场空前活跃,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第一个,二十世纪以来的第二个。众多学者、评论家、经纪人、记者各自说法,有人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会推动文化价值和艺术品的原创性;也有人说是进入的前夜,更有人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不规范时期的“一窝蜂行为”会“撑死市场”。究竟如何来的艺术品市场?本文就数年来在艺术品市场的观察与感受,参照市场营销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经济学来权衡当下市场状态,预估其未来趋势。一、“一级市场”的国际互动式发展中国艺术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画廊经营、画廊博览会已经走出“惨淡经营”时期,步入“整合时期”,并开始有限赢利,是发展画廊一级经营模式的最好时机,也是二级经营模式——代理制,由开始到发展顺利的关键时期。中国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已经错过自美术以来的“二十年当代艺术精品”(1985-2005)收藏时期,成为内地美术馆永久的缺憾,也形成了二十年的当代艺术精品空白期,历史是否会重演,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决策与观念。中国内地的画廊是坐以待毙,还是迎头赶上?在中国艺术市场中,一级市场主要是以画廊为主,中国内地的画廊在不断增加,经纪人的活跃,特别是有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里,画廊增加的数量是上个世纪的3倍,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画廊对于画家的推介、展览、媒体传播都有极大的好处,是二级市场的基础;二级市场主要是指拍卖行,拍卖行在近五年里的成倍增加会加剧拍卖行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拍卖艺术精品的分散、精品无法集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收藏家、画廊形成更大的外向拉动。而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能够为二级市场补充的拍品,这似乎又是一种资源的匮乏。原因在于中国的掮客(“倒爷”)太多,似乎已经取代了一级、市场。换句话说,在不断规范艺术品市场的前提下,一级、二级艺术品市场的规范操作也会在自然法则下进行得有条不紊。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一级市场中的画廊、画廊博览会,多是以经营当代艺术品为主,其规模与经营模式,明显有中国的特色,与西方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画廊的运营机制上,一是经营的理念与模式,二是代理的画家问题。目前中国的画廊、画廊博览会刚刚走出其“惨淡经营”时期,进入市场的“整合时期”,在经营理念与模式上主要分为二种,一种是一级模式,即全权模式,所谓一级模式,是指画廊经营者代理销售的画家的权力,拥有一段长时间的全权代理权,或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再次进入二级市场销售的方式;而画廊的二级模式,是指经营者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其经营方式主要是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通过中介活动进入二级市场。前者是画廊的主要经营模式,而后者是画廊经营的补充形式,因为画廊是一级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应当是艺术市场的基础的基础市场,后者,应当是画廊模式下的经纪人制度,在中国却出现大量的以个人为主的掮客,并不是在画廊经营管理下的一种方式,这也是社会上所说的“倒爷”的产生,在艺术市场“整合时期”会被逐渐淘汰的部分,因为掮客的方式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就有的原始经营方式,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部分人是艺术市场的一种可怕的经营模式,也是应当由有关部门进行打击的对象。在今天的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里的一级市场,由于他们的画廊、画廊博览会已经有150多年的经营历史,画廊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主体,画廊普遍采用两种基本的经营模式:一种是通过举办画家的展览来做艺术家的全权代理人,这种代理画家的画廊在今天是欧洲画廊的主流,人们习惯地称这些画廊是一流画廊。欧洲一流画廊的主要经营模式是某些个画家的唯一代理机构,画家会把所有的新作品都送到画廊,展览推介、拍卖、回购等所有业务均由画廊全权处理,画家只是专心进行艺术创作,即画廊与画家完全分离,这样,欧洲的一流画廊每一次把代理画家的作品推向市场,画廊就是为画家们定价的唯一权威机构,有利于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与未来发展,是当今最好的经营模式。而在第二种经营模式中,画廊是不做画家的全权代理,而只是销售部分画家的部分作品,这种画廊一般都是经营时间较短,经营方式简单,成为画廊式的经纪人模式,在欧洲被称为二流画廊。当然,在欧洲的画廊里也存在这两种经营模式,有的是以一级模式为主,有的是以二级模式为主。国内目前有各种画廊约两千余家,外资画廊才几十家,中国的一流画廊少之又少,二流画廊太多,且大多数是在从事“寄卖”这种低级交易,再加上中国的部分画家是世界上出了名的“经纪人式画家”,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直接参与到商业中介的绝大部分经营活动中去,随意定价,破坏了艺术市场的秩序和交易规则,一方面导致税收严重流失,另一方面画廊与画家的关系难以维系,甚至是,画家与画廊的关系倒置,出尔反尔,不断迫使中国的画廊业面临内外交困的窘状,好的画廊经营也开始追逐小恩小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出路在哪里?中国内地画廊的唯一出路在于培养与兴建中国式的“一流画廊”,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经营模式则主要体现在理念与经营策略上,不要再做“倒爷”式的经营方式。 二、二级市场的几大板块相互拉动在拍卖行里,五大板块的经营排位已经不断发生变化,原来的排序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中国古代书画板块、陶瓷杂项板块、油画雕塑板块、当代艺术板块,而到如今,现在目前的排序是油画雕塑板块、当代艺术板块、中国古代书画板块、陶瓷杂项板块、近现代艺术板块,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将会从末流板块而进入主流板块结构,这种现象会持续三至五年的局面,势不可挡。在以拍卖行为主的艺术品二级市场中,中国的拍卖行业,以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当代艺术、陶瓷杂项等五大板块的经营方式,中国古代书画板块从不断上扬的呼声中进入到一种非常理智、相当平稳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拍卖的指向是古代书画中的精品之作,原因在于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机构与大藏家都是十分理性的,他们对中国古代书画的稳定性把握得十分准确,他们不是以短线投资为目的,而是以长线的投资来营造拍卖市场的气氛,通常是收藏五年以上,再投放到市场中去,虽然在2005年和2006年春秋二次大拍,从中国六大拍卖行中的拍卖指数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价位已经被推到一个相当高的价位,但总体上,其拍卖成交的价格也都是在拍卖前的估价范围之内,并不是非理性的忽高忽低,相对而言,十分平稳。如在2005年的拍卖成交价与估价的对比可知是从1:2到1:6的价格比,而在2006年度春季大拍中成交的前十名中,名家精品与拍卖估价的差价比是1:1.5到1:2,相当理性地发展。油画雕塑板块开始从末位走向主位,在今年秋拍大拍中已经闪亮登场,各大拍卖公司都在摩拳擦掌,拭目以待。从2004年秋季开始的油画势头强劲,其风头有压倒国画的可能,当时笔者预测需要三至四年的光景,很可能会在今年秋冬之季或者是明年春拍时到达,其高峰也会在今明二年,早在2005年11月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中,徐悲鸿的油画《珍妮小姐画像》以2,200万元成交,成为目前国内油画拍卖场上爆出的单幅作品最高纪录。已经有迹象表明,油画的高价时间已经来临。果然,今年春拍,由北京翰海推出的徐悲鸿《愚公移山》单价拍出3,300万元的价格,成为第一。在今年上半年,据业内人士透露,江浙地区、两广地区已经有5至10个亿的资金倾向于中国的油画拍品,而在今年秋季,也会有20个亿的资金会涌向即将到来的12月秋拍拼当中去,油画雕塑板块开始成为主流板块已经成为定局。油画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拍卖征集的来源可靠性,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品板块都难以相比的。据目前各大拍卖市场统计,当代油画雕塑拍品大部分征集来自画家本人或与画家签约代理的画廊,其可靠性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油画雕塑的拍卖市场急骤扩张,一流画家的三流作品开始大量投放在市场中,而且,要看懂油画雕塑,还要有专业人士的说明与介绍,这里存在二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在当今没有“批评家”的时代,只有“歌颂家”的时代,许多拍卖行并没有真正让人去如何解读油画雕塑作品,相反,许多庸俗社会学家的文字在是在“胡说”,把三流的作品当成是一流的作品,没有学过美术史的“批评家”大有人在,有的拍卖行直接将没有任何批评能力的所谓名人名士的话引用在图版下面,这是拍卖行“最不负责”的地方,目前,只有北京翰海拍卖行在找专家来有针对性地写拍品,正确评估拍品的价值与拍品在画史中的地位与作用。陶瓷杂项板块在近几年的拍卖拍卖上主要是以元、明、清三代的瓷器为主,而高古瓷器已经是名落孙山,高古瓷器的再起在去年刚刚看出苗头,也主要体现在官窑器上。元明清三代佳器频繁出现在拍卖会上,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窑器独占鳌头,在今年,由于在内地、香港几家拍卖公司要以明代的官窑器为主拍对象,致使明代的官窑瓷器有所拉动,这一方面说明,明清二代官窑瓷器已经在高价位上扬,其增长幅度平均已经达到25%~40%,在未来二三年内还会有所增长,相反,一些普通民窑的精品瓷器并没有增长,而是维持现状者居多。在陶瓷板块中,增长速度较大的是“后三朝”(咸丰、同治、道光)官窑,平均增长幅度为20%~35%左右。杂项类的精品也在不同程度地上扬,平中见稳,并没有骄人的成绩出现。当代艺术板块,中青年作品开始全线飘红,200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纽约苏富比、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在今年参加的当代艺术品拍卖都有上好的佳绩出现,真正如何盘点当代艺术在拍卖界的作为,还要过一二个月才能定夺。